一条留言引发的思考
点击蓝字,关注我们
今天早上看到公众号后台有小伙伴留言,关于分众的问题,可能是她看了我的手财笔记,以为我了解过相关内容,其实我还在读财报的入门阶段,分众的财报更是没有读过,书房的分众系列文章也没仔细梳理。于是想着先请教财报群的学霸
谢谢群友牛哥,敏儿,小磊的解答,在敏儿发图的启发下,刚才学习了《手财》P127-130页的内容,结合书房分众文章,现在试着把思路捋一下:
这个案例中涉及到的就是资本市场常见的反向收购借壳上市交易。
背景:
七喜股份2004年8月上市,IPO时公司估值11.8亿,出让25.9%股份,募集资金3.06亿。上市当年每股分红两毛。其后十年,赚赚赔赔,半死不活,十年累计亏损2800万。
截至2015年重组实施之前,总股本是3.02亿股,其中老板易贤忠持有1.3亿股,占比42.89%,他的老婆、小姨子、亲弟弟持有4457万股,合计1.74亿股,占比57.63%。重组停牌日总市值41亿(账面净资产5亿)。
分众传媒2013年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,启动私有化时估值为35.5亿美元。因为和投资人有对赌协议,一直在谋求借壳上市,两家公司就这么对上眼了,干柴碰上烈火,迅速闪婚。
分众2012-2014三年净利润分别为(人民币)15亿、29亿、18亿,2015年中做重组方案时,预估当年净利润为30亿。重组时估值457亿,对应PE在15倍-25倍。
这七喜的5亿净资产和分众的457亿净资产差距不是一般的大,因此蛇吞象的一幕就上演了。
其收购方式实际上是七喜控股发行大量股份,导致七喜原股东放弃对七喜控股的控制权,最终七喜控股和分众多媒体均由分众多媒体原股东控制。
收购过程大致是这样的:
1、上市公司七喜控股将全部资产负债(员工跟着资产走)作价8.8亿卖给易贤忠——意思就是七喜控股除了一张执照以外什么也不留。这8.8亿支付给分众原股东,作为收购对价的一部分(当然只是一部分)。这意思就是原上市公司所有东西打包价8.8亿(这时候的账面净资产实际只有5亿)
2、七喜控股按照19.8元/股,向7家机构发行2.53亿,募集资金50亿元。
3、用这50亿+向分众原股东发行新股38.14万股,购买分众100%的股权,让分众成为七喜的全资子公司。
4、这时候,七喜控股的总股本变成43.68亿股(七喜原股东的3.02亿+7家机构2.53亿+原分众股东38.14亿)。
5、原分众股东现有七喜控股的股份占比是38.14/43.68=87.3%,达到了实际控制七喜的目的,并通过七喜继续控制分众。
6、7家机构占比是2.53/43.68=5.8%,七喜原股东占比3.02/43.68=6.9%,其中易贤忠及家人占比1.74/43.68=4%。
7、话说这8.8亿作价支付的部分,易贤忠掏不出现金怎么办?那就先欠着,合同约定等江南春等人入主后,易贤忠辞去董事长席位。辞职半年后有权分两次以不低于江南春指定的价格卖出3580万股(1790万+1790万)。每次卖股的钱,80%拿来支付给分众原股东(还清8.8亿),剩余20%易贤忠自己支配(2亿多)。
8、至此,易贤忠及家人在这次重组活动中等于一分钱没出,拿走上市公司旗下全部净资产,加上2亿多现金,还有新上市公司1.38亿股股票(1.74亿-3580万)。
9、最终的资产架构由原来的:
变成:
好啦,就这一个知识点算是基本清楚了,有什么遗漏或错误,还请各路大神不吝赐教。关于分众的更多学习思考,以后再边学边写。
分
割
线